关注北理珠京涛海纳微博

北理珠京涛海纳微信

【珠江晚报】中科院院士滕吉文做客北理工,详解地震原因及预测知识

本报讯(记者王帆 通讯员吴国颂)最近日本地震频发是为何?“2012”真的会到来吗?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滕吉文做客北理工珠海学院,与学子们交流地震发生原因以及预测知识。他提到,目前全球已进入地震活跃期,但“世界末日远远未到”。

  全球进入新地震活跃期

  8日下午,滕吉文院士来到北理工珠海学院,为学子们主讲“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强烈地震”。“目前全球地震频发,已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滕院士介绍,日本此次地震,是板块交界外发生的逆断层型地震,太平洋板块每年相对于北美板块,向西移动数厘米,正是运动过程中的能量释放,导致地震发生。

  他透露,在日本地震发生后,他曾与专家们进行余震预测,认为此后最大的余震将不超过7.8级,7号日本发生的7.4级余震,验证了这一说法。对于核辐射,他表示:“日本大地震后,受到核辐射的废水大量排入大海,将来是一个大问题,沿海国家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中国地震预测体系可与世界先进国家比肩

  滕吉文院士介绍,由于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地震的非频发性及复杂性,导致了地震预测困难,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性难题。“对地震的预测,需要长时间跟踪和实验,即使像美国这些发达国家,也很难做到。”滕院士表示。

  他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在国家及省都建立地震局的国家,在多方面可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此前曾成功预报了1975年的辽宁海城7.3级地震。但他坦言,目前我国在地震预测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预测设备与西欧国家相比不够精确,二是我国尚未开始“深井观察”。

  讲座中,学子们提问,当发现大量动物出现异常行为时,能否看成是地震的预报?滕院士否定了这种看法。他表示,必须是知道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及震级,才能是预报,“否则随意发布地震预报,可能会扰乱民心”。

  地震预测要与抗震救灾相结合

  由于地震预测难,滕院士认为,在开展地震预测研究的同时,抗震救灾以及防震意识培养同样重要。“在汶川地震时,北川刘汉希望小学校舍无损,无一伤亡,就是因为这个学校的校长,一直坚持做地震知识教育和抗震演练。”滕院士说。

“2012”是否会真的到来?“这事实上是人们的心理作用,当地球出现特别的现象时,人们容易与‘世界末日’联想在一起。”他表示,世界末日远远未到来。

  原文链接:http://www.zjwb.com.cn/text.php?ud_key=13774&ud_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