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北理珠京涛海纳微博

北理珠京涛海纳微信

【第1358期】花呗叫停,大学生该何去何从

他不知何时走进了大众视野,我也不知何时认识了他,逐渐喜欢上他,并依赖于他。时间推磨,大浪淘沙,人的相处情况极容易被折射出来。日常生活的美好让人蒙蔽双眼,看不见未来。他确实很会照顾我,但逐渐,我发现事情远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相识于网络,糖衣炮弹让人飘飘然】
我们相识于网络,他是大众所定义的“暖男”。认识他之后,我便把他介绍给身边的朋友,大家对他都赞不绝口,遇到“这样的人”真的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确实,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生活,为我带来许多便利。每次出门吃饭消费,亦或者是上网购物,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我付款,包揽我所有冲动的消费。偶尔,我会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形,我第一个想到的也是他。说他是暖男吧,理由是他每月都会用温柔的嗓音定期给我打电话唠唠家常、嘘寒问暖,同时也会发短信提醒我完成一些待办事项。但他偶尔的固执和严厉又会让我措手不及,无法完成要求他也会有惩罚,虽不严重,但日积月累,反反复复,后果难以想象。

他充满魅力,从我依赖他的第一天起,便是我沦陷的开始。父母是一直反对的。但他在我身上早已埋下糖衣炮弹,而我只尝到了糖衣的甜,却忘了哪怕它再甜,他仍是颗危险的炮弹。惯性会带来延伸,尤其是花钱的惯性,一旦养成习惯,它带来的效果便是加速负债的进程,若刹不住车,便会驶向无尽的悬崖。前段时间的新闻报道,顿时我意识到,其实他真的不可靠。
【快速借款: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19.9元拍写真却变2.6万元,女大学生背上网贷”的话题冲上热搜,两名女大学生被骗签下协议,由于不能承担其高额费用,被店员“引导”开通花呗、分期乐等网贷服务进行借钱消费,而如何还款成为她们现如今所忧心的难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遭电信诈骗”案件中,骗子以“注销校园贷”的诈骗手法诱骗大学生贷款十万余元并悉数转入骗子账户。诈骗团伙之所以能屡次得手,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当事人均未意识到“网贷”的危害性,未能拥有足够的自我防范意识。那些看似唾手可得、价格低廉的借款渠道,其背后绝不是免费的午餐。

 

大学生诈骗案件的层出不穷,背后是近六成大学生也存在超前消费的行为。随处可见的消费贷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如同毒药般侵入大学生的生活,加剧了超前消费的发生,没有偿还能力的大学生们最终可能导致负债累累。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早在2015年,我国大学生消费的市场规模就超过4000亿元,并预计保持每年4%-5%的增长率。消费规模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信贷产品的更迭。但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并没有一家银行或企业能够推出一款完全适合大学生的信贷产品,且近年来信贷产品越来越多,也让大学生网络借贷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
于我们常用的互联网消费平台中,它们的借贷产品更受大学生青睐。除去支付宝的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美团月付等耳熟能详的产品,滴滴也以借钱服务开始进入到借贷产品的市场中。由此,越来越多的魔爪开始伸向大学生群体。
3月17日,中国印保监会办公厅联合5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针对大学生借贷情况明确提出:禁止非持牌机构、小贷公司向大学生发放贷款;持牌机构只能采取线下的方式向大学生放贷,且要父母签署第二还款来源的“代还”协议;参与放贷的平台不得向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引流诱导消费等。

通知一经发布,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有人认为这样的方式能够减少网络诈骗、网贷被骗等案件的发生,但也有许多声音表示,这样“一刀切”的行为是否太不严谨,放贷平台又如何精准确认大学生身份?
【贷款消费多,向欲望说“不”】
事实上,关于大学生网贷的治理并不是独独这一次,但为何这种现象愈发频繁出现?大学生网络借贷行为的控制,除了部门监管,更大一部分因素应该来源于大学生本身的消费需求与消费心理。
如何正确去看待“贷款消费”这种现象?根源在于我们大学生是一种高认知群体,思想紧跟时代。在充满物质诱惑和高物化充斥的世界中,必须不停地进行着自我与外界的价值选择博弈,并慢慢形成大学生抵御外在对弈的理性武器。
消费观背后不仅仅只是价值观,“有怎样的内在价值观,就会有着怎样的消费行为”这是简单而错误的。消费行为的深层驱动力是客观需求,我们的教育和现如今充满高物化的世界有着知识和理性认知的不对称性,从根本上来说,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除了对外在给予更加法制化的规范外,我们仍需将目光投向现实本身,并不是一味地打预防针。

大学生已然不是懵懂无知的孩童,而是应当拥有独立的判断与思辨能力的成年人。因此,同学们日后一方面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如遇到类似校园诈骗或贷款消费时,先停下来,留给自己一段冷静的时间,再及时寻求身边老师、同学的帮助,切勿在情绪紧张的状态下冒然做决定。如果一旦发现被骗,务必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配合民警开展工作。

无论诈骗、贷款手段如何翻新,请记住,涉及透露个人信息,涉及钱财交易,务必小心谨慎。愿所有同学都能练就“火眼金睛”,让骗徒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