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北理珠京涛海纳微博

北理珠京涛海纳微信

【第322期】林嘉诚: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京涛讯)林嘉诚,中共党员,15级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1班,2018年度“精英明志”系列之“榜样在身边”优秀学生标兵,在校期间,荣获国家级奖项8项,省市级奖项5项,院校级奖项30项。2016-2017年度国家奖学金,2017-2018年度光大奖学金;共参评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7次,其中特等奖学金5次,一等奖学金2次。曾获2018年广东省大学生攀登计划哲学社科类专项立项,曾在《劳动保障世界》发表论文1篇,在EMLE2018、SSEMR2019共发表国际论文2篇。
【改变四年的重要转折】

 

  “其实我在大一的时候是一个‘学渣’。”林嘉诚在访谈时笑着说到。你可能想不到,一个以平均绩点4.4的成绩名列专业第一的林嘉诚,在大一时也是一个过着宿舍和教室两点一线的生活、对未来一样感到迷茫的普通学生。
  林嘉诚的改变,是在大一的寒假,这都源于一次赴美研习经历。当时的她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985、211院校学生一起参与研习,看到他们与讲台上的教授交流沟通无障碍,她在台下更觉得自己的渺小。随后,在顶尖投行JP摩根的研习中,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分析客户的需求,针对不同客户选择适合他们的投资模型,这对他们的学习和灵活应变的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在哈佛大学的社会企业创业大赛中,他们冒着寒风奔走于美国的各大高校、各大街道进行实地调研,几乎三天三夜没有合眼,最终完成了10000多词的全英Business Plan ,PPT以及团队视频。大家都很疲惫,却没有一个人喊累,因为他们都也不愿辜负即将登上的舞台。在哈佛这个国际舞台上,他们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学子自信大方、勇敢拼搏的风采。到现在林嘉诚都记得哈佛教授对中国学子的赞赏,仍记得当时站在台上展示获得掌声时心中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开学以后,林嘉诚不愿再随波逐流的混着日子,她开始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小到对每天时间的规划、大到对各种比赛的全力以赴,她都毫不松懈。她仍记得她参加的第一个比赛是大一下学期的管理案例分析大赛,当时他们针对失物招领平台不够完善、消息传递效率低的问题,确定了“校园失物招领”的主题,并进行大量的实地调研与采访。他们设计了一个更加系统的失物招领平台以及防丢失二维码。这个比赛不仅开启了她学科竞赛的新大门,更使她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她认为在团队比赛中责任落实到人、任务分布明确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问及为何热爱学科竞赛时,她回答“比赛是在输出,但其实也是在输入,在比赛中梳理知识,认识不足,不断弥补自己的缺点才是重点。”

  很多时候人生的重要转折往往是在一瞬间,而对于林嘉诚来说,意识差距、直面差距,敢和“差距”较劲,这是一个“学渣”到“学霸”的自我觉醒。三年的累积让林嘉诚收获了属于自己内心的满足,而她也被当初想要改变的决心一直推着往前、永不止步。

 

【立足科研竞赛,力求全面发展】

 

  很多人询问她,如何将学习、科研、竞赛、实习等等各方面的关系都处理好。她想说做好时间规划,专注投入,学会取舍,适当放弃非常重要。慎其独者,未来可期。自觉、自律才能使自己在梦想的道路上更好地前行。

    她热爱科研活动,曾获得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立项计划的省级立项及2018年广东大学生攀登计划哲学社会科学类专项立项,并于2017年在《劳动保障世界》期刊发表了《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拖延关系研究》的学术论文, EMLE 2018发表了《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 socialization strategy and individual active socialization behavior on the adaptability of new employees》的国际论文、SSEMR2019发表了《A Innovative Income Distribution Theory Based o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changing from “Taxing me” to “I want to donate”》的国际论文,此外她还协助老师们完成多项科研课题。

  在科研初期,她也曾遇到许多困难,比如英文文献的查阅与解读,如何寻找相关领域比较权威的英文文献并且读懂它们便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导师和队友们的帮助下,她开始检索有价值的相关英文文献,在阅读英文文献时,先通读各个小标题、摘要及引言,弄清楚内在的联系,再分工合作共同进行段落的分享和讨论,就是这样他们一点点克服了阅读英文文献的障碍。此外,她认为在阅读文献的时候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急着看作者的分析,而是看文献的逻辑是否严谨,思考如果是自己会怎么写,然后慢慢体会作者的分析思路和讨论,才会有更深层次的体会与理解。阅读英文文献需要持之以恒,不只是为了写文章或者做项目才去检索和阅读文献,而是需要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这是选题和把握前沿领域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英文阅读能力。

  她一直在寻找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后来发现学科竞赛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因此,她便成为了别人眼中的“比赛狂魔”,在这学科竞赛的道路上,她一直勇于尝试、不断磨练能力、挑战自我。她曾对着镜子一遍遍练习演讲,曾抱着电脑度过无数个孤寂的夜晚,曾同时参加过五个比赛,曾顶着巨大的压力砥砺前行。这一点一滴的积累使她从一个技术小白变成了技术控,能熟练使用AE、PR等视频音频剪辑软件;使她不再畏惧舞台,而是自信从容的享受着在舞台上演讲的每个瞬间;使她更加灵活的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商案类、学术类、公益类、创新创业类等等各类竞赛之中,更重要的是使她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此外,她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能力的培养,他们团队先后获得全国“信青年杯”信用传播创意大赛亚军、“奥园杯”房地产经营之星创意营销挑战赛亚军以及“创青春”暨第七届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铜奖等等。她享受舞台,重视每一次竞赛的机会,每一步的前进都是对自我的超越,也影响身边更多的同学加入了他们的竞赛队伍。

 

【心怀感恩,与公益同行】

 

  林嘉诚出生于一个开放包容的家庭,她的父母尊重她的决定也愿意倾听她的想法,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建议也绝不干涉她的选择。这对林嘉诚开朗外向、勇于尝试的性格有很大影响。走出校园、踏入社会陪伴父母的时间会大大减少,因此她将假期出去旅行的时间都留给了父母,陪着父母在全世界留下足迹。

  父母从小会带着她去贫困地区帮助有困难的人、坚持资助山区孩子上学,身体力行参与公益在她心里烙下了很深的印记。自大一时她就致力于参加各项公益活动,曾作为志愿者参与筹备慈善拍卖晚会共为UNHCR(联合国难民署)筹集HKD12,800,也曾多次参加探访老人、义教、关爱自闭症儿童等公益活动;自大二起,林嘉诚便一直坚持参加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展的“善行100”活动,不断地奔走在珠海的各大街道,带领同伴为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募捐了累计23600元的爱心包裹。她曾两次获得过“爱心团队”称号及“三星级志愿者”证书。“让我影响最深的是,在募捐时,遇到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小女儿,当我介绍完我们的公益活动后,母亲蹲下来问女儿,我们要不要捐一个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呀?女儿肯定地回答说要,在那一刻我觉得爱心就是这样传递的。”这让林嘉诚十分触动,她想父母传承给她的也是这样一种善良,同理心让她更能体会到这个社会的温暖。

  此外,他们团队针对校内及周边乱丢垃圾的不环保现象,运用创新创意的策划宣传环保并积极投身于公益实践,将社交媒体上趣味互动方式与线下创意实践相结合,号召更多的人们养成“包好不乱丢”的文明习惯,让“投垃圾”成为轻松有趣的事情,被更多公众接受及重视,也因此获得了“箭牌·全国青年公益实践大赛”全国四强。
  学会感恩是林嘉诚多次提到的:“要始终心存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还要感恩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我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他们的支持与帮助。”或许“感恩”这个词听起来太空洞、宽泛,但回想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我们所取得的成就远不是孤身一人就能够达成的,无形之中他人的言行、话语,都能对我们的成长起到不可或缺的影响。只有心怀感恩,才能在漫长的人生用心生活。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追随本心,无问西东。